呼吁恢复曾生故居原貌 抢救红色遗址
作者:定兰  来源:  时间:2021-6-29

呼吁恢复曾生故居原貌 抢救红色遗址


地铁16号线在坪山东纵路中段设站,目前暂定名“江岭站”。离江岭站30米左右是曾生故居石灰陂老围和东江纵队纪念馆片区。2023年地铁竣工运营,将使这个片区更好发挥红色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老区人民将能借势旅游扶贫。


但是,本市的交通规划每每要与古建筑来一场生死对决,以古建筑必死而告结束。


地铁工程附带还有个扩路计划,据坪山曾氏最有威望的族长、曾生堂侄曾马权说,他外出旅游之际村民向他反映,有拆迁办的人前来试探口风,东纵路扩路,要拆掉左侧与祠堂一墙之隔的排屋......


曾马权说,“我石灰陂老围建成于1759年,已有260年历史。更重要的它还是华南抗日名将曾生将军在此出生的祖宅。在抗战时期这个占地2400平米的客家围对抗战是有贡献的。坪山是东江纵队的策源地,曾生回到坪山家乡动员乡亲组队抗敌。”


曾马权说:“一九三八年,曾生建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前身),最先动用了我三兴堂所有的土枪(火药枪)和两门小火炮(名叫“珍珠仔”),我三兴堂族人毫无意见,一致支持抗日。四十年代初,三兴堂的宗祠中厅,给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用作军服厂,在此缝制军衣、军帽(五角帽)、军鞋(名为"千里马") 及军粮袋等。”


曾生对家乡坪山十分热爱。图为1993年4月,他年届83岁高龄回石灰陂老围探亲


三兴堂左侧 “观音娘娘”室,曾一度是东江纵队 《前进报》社址。因地方不够后来才迁到现在东江纵队纪念馆旁的“《前进报》旧址”。现在的《前进报》旧址曾是石灰陂家塾“知新书室”,曾生幼时在这里读过书。后来,东江纵队在“知新书室”办起医院。给指战员疗伤同时也给老百姓看病,故取名“平民医院”。医院随部队迁往前线后,《前进报》报社移至此。”


曾生祖居曾做过东江纵队司令部,警卫连驻守本祠堂,警卫连战士荷枪实弹在祖居和北大门门口站岗。 曾是曾围屋前池塘曾是战士们饮水、洗衣、洗澡处。有时候,战士们在此摸鱼抓虾改善伙食。


曾生对本祠怀有深厚感情。解放后,他每一次回乡都是先进祠堂,然后再入其祖居。之所以有深厚感情,除了儿时他常在祠堂玩耍外,更主要是本祠支持了他的革命活动。”


本围屋原有西向三大门。围屋四角有四座小炮楼,今东北两角炮楼已崩塌,西南两炮楼降低、拆去。南大门及其东西走向之“天街”两边房屋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坪葵路时被拆去。同样我石灰陂围屋前月池,也因扩建坪葵路和建东江纵队纪念馆被填去三分之二。曾生出生的炮楼离公路近在咫尺,于一九九八年,拆掉曾生出生的炮楼。


石灰陂老围既是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又是名人故居,又是东江纵队的活动基地,如此具多重价值的历史建筑经此人为破坏已残缺不全,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我村民和参观者无不扼腕叹息!


石灰陂老围原貌  叶子摄于1998年3月


石灰陂老围现状 叶子摄于2019年3月


今又得知我石灰陂老围又被拆迁办的人告知要拆掉与祠堂左侧一墙之隔的排屋!!!


不可以拆!不但不可拆,我们还要求在这次大建设中,恢复石灰陂老围的炮楼、南大门、北大门。理由很简单,还石灰陂一个完整的客家围、还曾生将军真实的出生地、还坪山一个坚实的红色基地。


石灰陂老屋二次领头维修者、三兴堂仁周公七世嫡孙、曾生将军堂侄、八拾又六叟 曾马权率部分连房业主


2019年6月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