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纪念馆设计特点
 
作者:玉青  来源:原创  时间:2004-03-09

東江縱隊紀念館簡介

——应《香港抗战》一书之邀撰写——

-------------------------------------------------------

(写在前面)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幕前夕,香港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博士帅领香港历史博物馆一行人来坪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调研。他们看后相当惊讶对陪同的老同志说:“香港历史博物馆其中一个部分《香港故事》装修费就是二亿七千万港币,还看不到什么东西,你们几百万内容这末丰富!”香港历史博物馆编制《香港抗战》此书邀请国内三个纪念馆撰文介绍展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屠杀纪念馆、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设计师叶凌(海燕)早年是张松鹤的学生。其总体设计结构清晰系统有序、独立设计精致缜密一丝不苟。雄浑大气被东江纵队老同志所赞赏。张松鹤称叶凌:“是我最好的学生”。

--------------------------------------------------------------------------

提要:深圳市東江縱隊紀念館位於龍崗區坪山鎮江嶺村石灰陂佔地五千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由大廳、展廳、文物廳及烈士芳名碑組成。展廳按照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分為十三部分,內有658張歷史照片·十四幅油畫、十五幅作戰示意圖,其他還有歷史文獻、電報、報紙畫刊布告、講演稿、票證、題詞、一批流傳於東江流域的歴史歌曲,以及近百件文物。紀念館以豐富的圖片資料、翔實的史實,記述了六十年前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東江縱隊紀念館位於龍崗區坪山鎮江嶺村石灰陂,這裡是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將軍的故鄉,也是當年東江縱隊的重要活動地區。

 

一、興建紀念館的原由

東江縱隊紀念館由民間集資興建(現已歸屬深圳市文物系統龍崗區委宣傳部管理),發起人是深圳市東江縱隊老戰士聯誼會。年屆七、八十歲的老戰士,為了將自己對國家民族奉獻的親身經歷教育後人,宏揚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倡議建立東江縱隊紀念館。從1998年1月發出倡議,至2000年12月開幕,在近三年的建設過程中,得到了深圳市、東莞市政府、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援,東江縱隊各地的老職士、深圳各村鎮、深圳市機關事業單位工商界、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捐助

 

二、規模及內容

東江縱隊紀念館佔地五千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由大廳展廳文物廳、烈士芳名碑组成,展廳按照東江隊的發展歷程分為十三部分。這個館存有658張史照片、十四幅油畫、十五幅作戰示意圖、歴史文獻、電報、報紙、畫刊布告講演稿票證題詞一批流傳於東江流域的歷史歌曲,以及文物近百件,其中有些文物被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二级文物、三級文物這個館以豐富的片資料、翔實的史實,記述了六十年前這一段鲜為人知的故事,其跌宕起伏、可歌可泣如史詩一般地展示了東江流域(包括香港、東江華僑)人民愛國愛鄉的傳統和他們的子弟兵英勇顽強的偉大精神。

 

三、開館和接待

2000年12月2日,深圳市東江縱隊紀念館在東江縦隊成立57周年紀念日正式開館,香港知名人士、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及中國經濟改革的先鋒,東江縱隊老同志袁庚共同為纪念館揭幕開館兩年來,接待了來自本市、港澳和全國各地的參觀者64,000人深圳市中小學把紀念館作為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深圳市一些新黨員的宣誓也在這處舉行。東江縦隊的老戰士亦帶著子孫到這兒撫今追昔2002年2月19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浩田來館參觀這裡已經成為深圳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四、流動展覽

2002年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館日”,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组織深圳市十幾家博物館在大劇院廣場舉辦流動展覽,並啟動“頌中華·爱深圳百場展覽進校園”的活動。東江縦隊紀念館將館內容濃缩於廿七塊展版,參加了此項活動随後,深圳市賽格廣場觀光展廳請東館流動展覽在其展廳展出到目前為止,這個流動展覽已在校園、機關展出十三場。

 

五、建築裝飾及佈展特點

東江隊紀念館在規模和投資方面是無法與動动胤上億元布展的國家级館相比,也不能和深圳市政府投資的館相比,但是,它仍有其特點。由於管理和操作的不規範,建築外形的客家風格一開始被少數人修改成現在這樣,纪念館那富有標誌性的著名浮雕後來被取掉(以下仍按照浮雕存在時的布局来描,現存的特點是内部建築裝飾,朗誦配樂、自動控制和電動作戦示意画朗誦配樂是為了视覺與聽覺構成有聲有色的立體空間;東江歷史歌曲作為背景音樂,使老人回到歷史,使青年人走進歷史;自動控制系統控制音響電動示意圖,簡易地實現了展的聲電效果。

 

建築裝飾

纪念館序廳高4.5米,天花沒有採用通常的吊頂,陰角陽角裝飾成柱,又被白牆所襯托,建築装飾突出橫樑柱,结構鲜明、雄堅實,柱興樑構成恢弘的氣勢,以建築語言表達“人民軍隊是國家的棟樑”、“東江縱隊南天一柱”!

大廳正面正中是印度紅大理石襯映的一行大字:“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左右兩邊是我國著名雕塑家張松鶴(天安門纪念碑浮雕“游擊戦爭”作者,東江縱隊老游撃大隊長東江抗日民主政權新三区聯區主任)的浮雕作品,左邊浮雕題為:“抗日游擊戦爭”,右邊浮雕題為:“解放戰爭”。浮雕布局氣勢磅礴,人物動態栩栩如生,表現兩個戰爭時期東江子弟兵英勇顽強堅如磐石的形象,也是東江縱隊紀念館標誌性的形象靠大門左右兩側是四米多高装饰牆,镶嵌有國家主席楊尚昆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為東江縱隊的題詞。大幅的草書勁有力,揮灑自如,與樑柱輝映交匯楊尚昆题詞:“東江縦隊是華南抗戰的一面光榮的旗幟!”徐向前题詞:“向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東江人民致敬!”大廳中央是巨型沙盤,展現了東江縦隊在各個時期活動的範围。

 

色彩.色调

東江縱隊纪念館的主色調是“熟土色”(展廳牆颜色),它厚重、堅忍、熱情深藏。金色、本木色、红色、少許黑色是主色調的延伸和演繹。“熱土色”的寓意是:其一,寓意南方;其二,寓意烈士鲜血撒入土中,變為“热土”;其三,寓意土地、母親、人民展板的白色在“熱土色”的襯托下顯得潔淨與醒目,展板左上方的三角形色塊以十三種颜色來區别十三個部分,這十三種色塊與“熱土色”均呈現出協調狀。每部分前言版的色彩也是有象微意義的,红色三角形代表孤懸敵後的東江隊,大片的灰色代表日、偽、頑軍。紅色面積少,灰色面積大,代表敵強我弱的態勢红色跳躍,灰色沉,寓意紅色將戰勝灰色。

 

朗誦與配樂

人們圍统著巨型沙盤,著名配音曲敬國那具有磁性和穿力的音伴随著背景音樂響起:“東江-你綿延千里,養育著勤勞勇敢的東江人民;你日夜奔騰,講述著英雄兒女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你恒古流長,頌揚著與日月同輝的江精神!”人們随著解説進展廳。

 

展廳分十三個部分:抗日救亡.武装準備組隊抗敵.突圍東移;返回.恢復發展;挺進港九·營救精英;難苦奮戦.扭轉局面;縦成立.殺敵立功;北進東進、全面發展:自衛堅持·談判北撤;廣成立,轉戦華東,成立邊威震南粤;廣南下.并战斗縱戦士,老兵新姿。

 

間或以歴史歌曲《東江水》《東江戰歌》《再會吧香港》、《手隊之歌》、《敵人兵敗如山、《北撤进行曲》、《我來啦》《梧桐山頌》《帽子峰颂》等歌詞和簡譜做為装飾展墙连接各部分

 

......曲敬国老师那磁性抑揚的嗓音紧懾著觀眾,背景音樂如交響詩般展開各個樂章:有的如巨人回首;有的似鏘繈的抗爭;有的似辛的搏門有溽熱薰南山林;有一平川的華東戦場;有江流的宣洩;有雷霆萬鈎的轟鳴;有歡腾的勝利;有灿烂的夕陽......。

 

人們参觀完十三部分展廳,解豪遇的聲音把歷史的東江和現代的東江老東江和新東江聯结起来,步入尾聲:“····二十世纪的中國,经过地覆的變化,東江的英雄兒女們已经修葺了曾經在戰火中毁的家園,東江流域經数代人前赴後繼的奮門,舊貌换新顏經濟建設的大軍從祖國各地匯集東江,成為新一代的東江兒女,續寫東江的故事。

 

這時,激昂雄的東江縱隊之歌把樂曲推到高潮,然後做了一個輝煌的交響式的结纪念館的背景音乐由著名青年作曲家甘霖創作和曲。他寫的長達63分鐘的朗配樂共21首樂曲,創作時間長一年之久這是一部纪事和情的交響式史詩,即是一部组曲,又是各部分立的音畫。

 

自動控制系统

東江織隊紀念館是由大廳和環形展廊组成,隊的歴史由展廊一開始,按時間顺序排到另一頭結束。參觀者不會像在商場裏遊蕩,自然地跟著歷史的足跡走下去。

 

由於纪念館是民開籌款建設的,資金紧張,按正常商業作,只能建一個档次極低的展館用有限的投資,有聲有色地再現了東縱歴史又想有聲、光電的效果,又要省錢,於是题交给自動控制工程師去解決(1)参觀者跟著解说(光碟)走,解説到示意圖的光标便亮便開始動作......。(2)在環形展廊裡均匀布十五音箱,音箱的發聲要随著解説逐步把播權往下移交,每次音箱只響個。(3)展廊可同時容纳三個参觀,一個團刚刚進展廊,一個在中部,一個團将结束觀,在聲音上互不干。(4)只能用一套電設備和播放設備带十五個音箱和十四幅(按展館常规,作戦画的控制常是每幅一套立的硬配有播放局部解说词的放音設備,用按钮现場操作案十部分就要十套播放設備,投資是種方案的十幾倍)。

 

經通兩年對軟硬的設計,测試修改,基本到了以上設計要求的四个条件。承接这個任務的工程師是業於北京航空航大學的自動控制高级工程師李強製作電動的是美工聋啞人周日光,電動中發光二级管最多的有一幅圖有五千枚,技術難度和工作量都非常大,任務是辛的

 

六、後記

纪念館的籌建组是由深圳市東江縱隊老戦士聯誼會牵头各地联谊会成立的,东纵老领导担任顾问,成員李和曾世平主要負責籌集資金與管理:葉青茂郭际、戴江稿和提供纪念館的文字内容和重要的資料葉青茂不辭勞苦千里迢迢到華東戦場遗址拍攝照片在他們的身上體現了東江的精神。

 

參加纪念館建設的設計藝術和技術工作者們,是新一代有覺悟有才華的知護分子和艺术家的代表,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领域中是佼佼者。由於他們的敬業和奉默,使東江縱隊纪念館能夠是這様一種水準東江隊纪念館的設計是留有一些潜力和遺憾的,她将會與時俱進,不断建設得更美好

 

作者簡:葉凌,東江裝隊纪念館總體設計師

 

原载于香港抗战——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論文集388頁--392頁

香港歷史博物館編制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04年3月首次編印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